融合教育三層支援模式

自從香港於一九九六年實施《殘疾歧視條例》以來,所有學校都有責任收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提供適切的支援,以協助他們發展潛能。為了更好地應對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香港教育局自一九九七年起推行了「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讓學校能夠更有效地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然而,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是多樣化和個別化的,學校需要根據學生的情況提供適切的支援。為此,教育局建議採用三層支援模式,透過及早識別、提供額外支援及個別化加強支援,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援。

【第一層支援:及早識別】

第一層支援是及早識別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並透過優化課堂教學,照顧所有學生的不同學習和適應需求,包括有輕微或短暫學習或適應困難的學生。

  • 例如,班級經營、班本功課調適、座位安排等都是第一層支援。

【第二層支援:增補輔導】

第二層支援是為持續學習或適應困難的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和「增補」輔導,以協助他們在一般課堂學習或日常生活中展示學習和/或社適技巧。讓學生能夠在普通課堂中練習和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巧,提高學習效能。

  • 例如,小組學習、課後輔導和抽離式輔導等。

【第三層支援:個別化加強支援】

第三層支援是為有持續和嚴重學習或適應困難的學生提供個別化的

規劃在三層支援下環環相扣的支援。學校在小組訓練中讓學生反覆練習和類化在第三層支援中學到的技巧,進一步提高學習效能。

  • 例如,個別學習計劃,一對一的加強訓練。

家長在支援SEN孩子的過程中,可以與孩子及學校保持良好的溝通,了解學校提供的支援服務。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可以透過生活經驗不斷累積生活智慧。然而,對於SEN孩子來說,他們需要透過更多的學習和經驗來建立技能和知識,以便累積生活智慧。學校提供的支援服務可以幫助SEN孩子建立技能和知識,並且家長需要了解這些服務以便幫助孩子。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到了中學階段,孩子有其獨特的見解,未必喜歡參與「治療性」的小組。在支援SEN孩子的過程中,學校、老師和家長需要平衡學生的自主權和需要支持他們的需求。年輕人希望有更多的自主權和獨立性,而家長和學校的介入可能會讓他們感到被限制或被干涉。因此,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參與支援計劃的制定和執行,並邀請孩子一起討論如何最好地支援。透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和需求,並且感受到自己的聲音被聽取和尊重。

因此,良好的溝通和合作是支援SEN孩子的關鍵。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學校需要提供支援服務,而孩子則需要參與和發表意見。透過這樣的合作,SEN孩子可以得到支援和指導,建立技能和知識,並且累積生活智慧。

發佈留言